春听鸟鸣,夏听蝉声,秋赏红叶,冬听雪声,一年四季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风景有不同的韵味。
春尽夏初,秋去冬来,踩着时序变换的节拍,用最美的心情,读最惬意的书,用一支灵动的笔,把岁月写成诗。
与诗书为伴,任由时间流逝,在季节转弯的深处,吟唱一曲岁月如歌。
任时光荏苒,却将心情愉悦,在空灵寂静的氛围里,享受一份诗意消磨。
01春I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
唐·刘眘虚《阙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首诗原来有个题目,后来不知如何失落了,“阙题”二字是后人所题。
有一首打油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待到秋来冬已尽,收拾书包待明年。”那是倡导不能读死书,而是要活用书。
在万物复苏的春天,还有什么比读好自然这本书更重要的呢?
这是一首写春天山居读书的诗,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溪水流香,柳色青青,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恬淡,无华丽辞藻,诗境清淡。
在这里与山花山溪朝夕相处,自然心境恬淡高远,物我两忘。
山路消失在白云深处,春意与青青的溪水一样悠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漂流而至,落英的芬芳随小溪一同漂流远方。
清静的柴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我的读书堂掩映在柳荫深处。
每当阳光穿过柳荫,我的衣襟上便洒满了清幽的光辉。
02夏I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写的十三首组诗的序诗,自咏隐居耕读之乐。
初夏之季,草木茂盛,鸟托身树林而自有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也自寻其趣,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伴随着美妙的神话故事邀游宇宙,乐趣无穷。
孟夏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
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
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
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
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夏风。
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
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
03秋I山爱夕阳时,秋花落更迟
唐·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这首诗是邀请友人到书斋来聚会,前六句写书斋附近的清幽雅致,结尾两句写盛情的邀请。
我的茅屋书斋就在山中高处,清泉、幽谷之旁,霞光映照着墙头帷幔般的薜荔藤,十分幽静清新。
书斋附近,新雨之后的青竹愈加苍翠,更惹人喜爱。夕阳的余晖映照着晚山更添秀色。
回巢栖息的白鹭,悠闲自得;秋日高山的花朵也迟迟没有凋谢。
家僮正把松萝小路打扫干净,因为昨天与老朋友相约前来书斋叙谈,只等他如期光临。
雨后新竹,生机勃发;晚山夕照,余晖动人;秋花未落,仍有蓓蕾;书斋景物如此幽静清新,怎不促使杨补阙践约前来?
04冬I满庭雪未融,剩借书窗明
宋·杨万里《观雪二首》
银屋瑶阶顷刻成,缓飘急洒总无声。
屑云作粉如何湿,琱玉为花乃尔轻。
空里仰看元不见,日光未透不妨晴。
满庭更遣迟销著,剩借书窗几夜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雪霁天晴的夜晚,一边赏雪一遍读书的惬意心情。
房屋的台阶已经成了银装玉砌的世界,纷纷扬扬的大雪,一会急一会缓地飘洒,寂静无声。
那雪花是白云磨成的粉末,还湿漉漉的,又是美玉雕成的花儿,又那么轻灵。
仰望天空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见,即使阳光穿不透这一层云幕,也不妨碍天色一会儿放晴。
那些满院没有融化的雪堆,恰好可以让我在窗前夜读时,给我照明。
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季节如圆,周而复始,年年如是。
《幽梦影》“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物也。”
冬天适宜诵读经书,因为在冬天可以集中思想在经书里驰骋;夏天适合读史,因为夏天白日时间长,时间比较充足。
秋季适宜读诸子百家,因为秋天秋高气爽,人的韵致比较特殊,这时可以领会诸子精神的实质;春天适宜读诗词文章,因为春天可以体会出诗文的意境和春天散发出来的欣欣向荣的生机。
生命的旅程中,有松也有紧,有忙也有闲,奔波与劳碌如影相随,痛苦与寂寞挥之不去。
闲暇静谧时光,如若能用一颗专注的心去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那就不是虚度光阴。
幽梦影文白对照正版读物国学经典名著古典文艺格言随感小品幽梦影京东¥51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