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山海经大荒西经女娲,我理解的

#文化#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启蒙的内燃机,它并不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存在。

插图出自于陈丝雨的《山海经》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女娲注解

大荒西经:

《大荒西经》中记载的国家、山川河流大致位于中国西部,北边与西北地区接壤。

白话文:

女娲,上古创世的女神,她人面蛇身,一日之内能变七十次。

注释:

帝者:创世的人。

女娲:

女娲,为什么是半人半蛇的模样?

考古文物告诉我们,女娲是半人半蛇的人,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蛇。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就跟蛇纠缠不清了,这就要讲到信仰了。

上古人最先崇拜的是大自然,比如:崇拜鹿跑得快的“鹿部落”、崇拜雷声音大的“雷部落”、崇拜火的“燧人部落”。

而女娲的半人半蛇,应该是对蛇的崇拜,为什么女娲对蛇如此情有独钟?大概有这么几种社会现实的原因:

一、蛇的繁殖能力强。

二、蛇的冬眠,有种“死而复生”的假象。

三、蛇是两栖动物,在水中可以自由来往。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崇拜?我们接着往下看。

女娲·半人半蛇(右)

上古神话中留给我们的女娲,是真的吗?

女娲造人:

传说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

女娲为什么平白无故地要用黄土造人?

上古时期,旱涝灾害肆掠,毒虫猛兽的侵害,自然环境极差,本来就人烟稀少,这么一来就所剩无几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类产生了生殖崇拜的懵念,而蛇的繁殖能力开始被人类认识,直至运用到人类的身上。“黄土造人”可能是人类渴望拥有蛇一样的繁殖能力的演绎说法。

笔者认为,这也许就是母系社会形成的原因,而蛇的“死而复生”和“入水自由”是对母系社会中女首领女娲的神话,预示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女娲·黄土造人

女娲补天:

神话故事中是这么讲的:传说上古时代,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重立四极天柱,平整天地。

神话终归是神话,我们还是要勇敢地揭露一下现实。针对女娲补天,现有两个说法:

一、战国早期·《列子·汤问》

《列子·汤问》记载:“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

意思是说,世间的万物,都有不完整的地方,女娲用五色石弥补了世间万物的不足,斩断鳌的四只脚撑起了天地间的东南西北。

这可以说是女娲开辟了疆土。

由于生殖崇拜,母系社会是当时的主流,女娲是大首领,她承担着部落的稳定和繁衍,所以开疆辟土是部落人口激增之后首要考虑的问题。

二、东汉·《论衡·谈天篇》

《论衡·谈天篇》记载:“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意思是说,女娲补的天是“共工撞击了不周山留下的缺口”。

此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允写的,他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直接拿共工撞击不周山关联女娲补天,缺少论证。

笔者相对认可《列子·汤问》的记载,不过需要再铺开来讲一下:

神话中女娲补天的原因是“天崩地陷”、“恶兽猛禽祸害人间”,这是“象形化”的说法。

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部落之间的争斗日益加剧,这就少不了人的死伤和领土的丢失。“天崩地陷”是领土的丢失,“恶兽猛禽祸害人间”是人的死伤。

女娲作为大首领,带领着部族打败了侵犯的异族,重新夺得了土地和人口,这就是神话中说的“重立四极天柱”。

综上,“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说的是同一件事,为了部落的强大和不受外族侵犯,朝着“人多力量大”的方向而不懈努力。女娲人文始祖的美名就此而来。

女娲所在的地方: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女娲所在的地方理论上应该是在今天具有“羲皇故里”之称的甘肃天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