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山海经》,它是中国哲学的发动机,它不是一部纯神话的国学。
插图出自于杉泽的《观山海》。
路线图出自于徐客的白话彩图《山海经》。
长乘注解西次三经:
《西次三经》中记载了从“崇吾山”到“翼望山”共二十三座山的地理分布、山川风貌。
它们大致分布在今天的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一带。
白话文:
从槐江山往西行四百里水路,经过流沙,再行走二百里便到蠃母山,这里是天神长乘主管的地盘,他是天的九德之气所生。
他有人的脸,却长着犳的尾巴。山上到处是玉石,山下到处是青石而没有水。
注释:
犳(zhuó):指一种类似于豹子的野兽。
蠃:读音,luó。
流沙:一说今居延海;一说指大沙漠,从阴山直到嘉峪关之间这绵延千里的大沙漠。
九德:指“度、莫、明、类、长、君、顺、比、文”。(见《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槐江山:一说今新疆境内。
长乘:
一、明代,文人墨客眼中的长乘
,万历二十五年(公元)编纂的聚锦堂本《山海经图绘全像》,长乘就是一个人,披着迷你坎肩,性感的裤衩子后边却藏着一个豹子的尾巴。
明·长乘二、长乘,九德之气的人是什么样的?
1.何为天之九德?
“九德”,共有三个版本,我们选择时代最早的《尚书·皋陶谟》。
《尚书·皋陶谟》记载:“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
从字面上来看,这属于一位贤者所具备的品质,纵观西方第三系列山,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仙人、妖怪、山神,涵盖了天、地、人三界。
长乘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让他养成了“平易近人、刚正不阿、果敢果断、秉节持重、外柔内刚、严以律已的性格,所以“天之九德生长乘”,说的就是长乘的品德高尚,是为世人之楷模。
2.长乘是什么人?
《水经注》记载:“传说当大禹来到洮水附近时,遇到了一位名为“长人”的神,赐予了大禹一块黑玉。”。
清代的郝懿行认为“长人”即长乘,而赐予大禹黑玉,是为表彰他在治水中的丰功伟绩。
大禹治水时期,他已是华夏与东夷两大部落联盟的摄政君,一人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所以能“表彰”大禹的人至少地位要比他高,而在两大部落联盟中有这条件只有“尧、舜”,但这两位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历史不会有如此模糊的记载。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还没有被华夏联盟吞并的西北、西南地区的部落,当年大禹治水横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南到九黎部落(今长江中上游的云贵川),北到共工部落(今昆仑山山脉),《山海经》记载长乘的栖息地蠃母山理论上在今天的新疆一带,也就是西北的共工部落。
笔者认为,《水经注》记载的“赐予大禹一黑玉”,赐予一词应该是大禹在西北地区治水的功绩,解决了当地在洪涝灾害中的窘境,所以作为西北地区大首领的长乘代表部落赐宝于大禹以贺。所以长乘之所以能成为神,一是他高尚的品德;二是他极高的地位。
蠃母山:
根据山海经原文记载,蠃母山理论上的位置在今天的新疆与乌兹别克斯坦接壤的游牧山,位于天山南脉。
此山,山上到处是玉石,山下到处是青石而没有水。
国学《山海经》西三经——西王母,揭开西王母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