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山海经》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想必一定是各种各样的神兽妖魔吧?但其实,山海经虽然字数并不算什么恢弘大作,但是所记载的却不仅仅只是中国古代神话,真正意义上来说,《山海经》更接近于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百科全书。
神话所占的篇幅,属实也只是沧海一粟,今天笔者想要跟大家说的,就是《山海经》神话故事里面的一种神兽,这种神兽真的可以说是《山海经》里面最悲情的一种神兽了,人面虎身,但是却在武力方面并不强大甚至于很弱小,偏偏肉质还很鲜美,如果放在现在,怕是会被吃绝了吧。
图片源自网络这种神兽就是《山海经·西南荒经》中所记载的讹兽:“西南荒中出讹兽,其状若菟,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恶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笔者所说的悲情的意思是因为太过于弱小,其实不是,要知道人家再怎么弱也是个神兽是不是?神兽是那么好抓的吗?那么为什么笔者还要说讹兽悲情呢?
图片源自网络很简单,就是因为讹兽的那种天赋能力,也正是讹兽这种只能说反话的天赋能力就注定了他一定是孤独的。
但是偏偏讹兽举手投足都会灵气四散,而其它的一些普通动物对于灵气这种东西都是极为的敏感的,所以都比较喜欢亲近讹兽。
有动物想要跟讹兽亲近,但是讹兽却永远都说不了真话,只能说反话,又有谁可以接受的了呢?这样的讹兽,敢问在《山海经》里面还有比它更悲情的神兽吗?
图片源自网络哦对了,说到这里,可能还会有朋友问这《山海经》原文里对讹兽的形象描写不是写的“其状如菟”吗?为什么笔者的标题写的却是人面虎身呢?
这个其实也是一个梗,有很多人都把这个字理解成了“兔,”也就是人面兔身,但其实这个字虽然与兔同音,但是却表述的不是一个意思哦。
根据现在的一些学者对于《山海经》的研究结果来看,《山海经》大概是战国时期到汉代初期的楚国人或者是巴蜀人所编辑书写的,而这个“菟”字,在古代的楚人眼里,却是对于“虎”的描述,即使在现在也是“虎”的别称,亦或者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
图片源自网络原文后面也描写了“其肉美”的字样,也就是说讹兽的肉质非常鲜美的意思,既然说的是肉,那也就只能是 个描述,老虎的别称的意思了,所以在这篇文章里面,笔者才在标题上写的“人面虎身,”而非“人面兔身!”
要说起来,讹兽人面虎身的模样,不知道当初编写《山海经》的作者是怎么想出来“其肉美”的字眼的,难道说描写讹兽的作者真的吃过“讹兽”的肉吗?还是说既然是编撰的荒诞神话,那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写的耸人听闻一点,还能搏一搏眼球?哈哈!
图片源自网络虽然笔者对于能编撰出这样的大作的作者很是佩服,但是对于《山海经》中描述“讹兽”肉质鲜美十分好吃的作者,笔者只想问一句:“难道你是魔 吗,你就能吃的下去?”
(本文仅供娱乐参考,参考书籍《山海经·西南荒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