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
眨眼
“绘事微言-木铃铮铮”新木铃木刻社作品展
新老木铃木刻社相距79年,于我而言,“正式”链接“新木铃木刻社”也就是今年的事,回溯策展全程以及社团成员的尽数作品,再沿黑白画界伸展,便再次领悟“黑团团里天地宽”。本期“绘事微言”将以“新木铃”为例,还原“教学生态”的历时演变——意气风发的崛起、责无旁贷的奋进、以身作则的美育、生生不息的传承。
一直以来,版画系的教学总是别开生面,对此我想结合些许“有感而发”对这个“另类”教学展作个简要标注。首先,照应时下流行的心得总结就是“劳作上手,心手相应”。繁杂的木刻制版工作离不开“劳作上手”的精神,我想这是显而易见的,此外它也早已是各专业入门的基本要求,所以我更关心的是“心手相应”,这个话题让我想到制版流程里的一个有趣现象:简单的“念想”就需要经历数次媒介转换——念想、手稿、放稿、刻版、打样、修版、印制。结合展览的文献内容,我的体会是无论是制版过程还是“木铃社”的发展都离不开反反复复的“照面”,俗话说:人生如云烟,今生一照面。或许赵延年先生的“刀刀有情”说的也是这份难得。其次,当下教学应着重思考教学生态的营造,“教学相长,生生不息”贵在“不息”,链接新老“木铃社”的成长轨迹,我们不难窥见其中隐秘线索,讨论如何凝练传统精神并滋养当下是今时热门,这个答案或许永远潜于耕耘树艺,本期“绘事微言”的展呈也绝不是关于“热门”的回复,我们着重刻画别样课堂的目的依旧是抛砖引玉。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我们将期待更多关于教育实践的指导,也盼望我们的国美艺术新兵们终有铮铮作巨鸣之一日。
郑端祥於象山
.11.18
前言
“木铃”,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创立于西湖畔的学生木刻团体之名。以木制铃,音既不振,亦难远播,偏偏以此自名,似是自嘲,实为表达前行之意的坚毅,更有不惜以孱弱之躯迎击暴虐的悲壮。
年的暑期,我目睹一群经历了和创作的版画青年整队集结于江湖之间的山麓。他们从版画长辈手里接过“新木铃木刻社”的旗号,以此对先驱者作遥远的致敬,也宣示了希冀血脉再续的一次青春壮行。
其后,从双流山麓出发的青年刀客们不负初衷,连续地在、、和等多场大型集体版画创作工程中攻城拔寨。灿灿飞屑织出一条扎实的行踪履迹,而思想和刻刀的锋刃,则在版上的反复耕耘里获得了双重的磨砺。
纵然不需再用热血与荆棘肉搏,若无极大的心志和热情,也难以铲平诸多新的不易;如同木刻奏刀,非黑即白,落刃无悔,终不可缺的,是坚毅和决绝的态度。青年刀客们恰好具有这样的性格,足以使我们对木铃“总有铮铮作巨鸣之一日”充满期待。
张远帆
历史脉络
木铃铮铮/一八艺社()
年,有一批木刻青年,他们拿起铮铮铁笔直面人生、为人生而艺术······
国立艺术院建校之初就已艺术社团林立,其中有年由学生创办的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最早的一个进步青年美术团体——“西湖一八艺社”。
“西湖一八艺社”由级春季班学生陈卓坤、何浩、沈寿澄;秋季班学生陈耀唐(铁耕)、徐正义等人发起。年春,“西湖一八艺社”受到新启蒙运动的影响,出现了“普罗”与“布尔乔亚”两种不同的艺术观念,形成“为艺术而艺术”还是“为人生而艺术”等不同观点间的争论。倾向“左联”文艺思想的陈卓坤等人另立“一八艺社”。年夏,张眺等人又在上海发展组建“一八艺社研究所”,使得上海和杭州的进步木刻活动连成为一片。
年5月,国立杭州艺专的“一八艺社”和上海的“一八艺社”于上海举办《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展出了中国前所未见的创作性木刻作品,“一八艺社”的木刻青年以一种进取创新的艺术面貌呈现在众人面前。新兴木刻运动倡导者鲁迅先生特别为这次展览写了“小引”,对这一株新兴版画的幼苗予以赞扬,他一直“很望中国有新兴美术的出现”,“一八艺社”便是这新的希望。他们从书斋走向十字街头,以社会现实为表现对象进行艺术创作,以木刻艺术表达民众心声,发起了先锋性的艺术运动。
《一八艺社年习作展览会画册》封面和林风眠的题字、《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及展览目录
“一八艺社”成员在孤山的合影
木铃铮铮/木刻讲习班()
年夏天,鲁迅先生邀请日本的内山嘉吉先生为中国的木刻青年举办暑期木刻讲习会,讲授木刻理论与技法,国立艺专去的有陈卓坤、陈铁耕、顾洪干、李岫石等四人。自此,鲁迅先生“以刀代笔”的创作版画理论,引导着木刻青年们以刻刀表现社会现实与民众生活。全国各地掀起一股木刻浪潮,木刻社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同年,参加木刻讲习班的学员发起“现代木刻研究会”,报道其成立和募捐消息的《文艺新闻》据此宣布:“以刀代笔——中国版画运动之正式的动员。”
年8月,鲁迅与参加木刻培训班的青年木刻作者
木铃铮铮/新兴木刻运动()
然而时代是在不息地进行,现在新的,年青的,没有名的作家的作品站在这里了,以清醒的意识和坚强的努力,在榛莽中露出了日见生长的健壮的新芽。
自然,这,是很幼小的。但是,惟其幼小,所以希望就正在这一面。
——摘自年5月22日鲁迅《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
新兴木刻运动强调“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第一次前卫”。“直面人生”的艺术精神,也成为中国版画长期以来的思想纲领。中国美术学院作为新兴木刻运动最为重要的策源地,自此迸发出了巨大的社会能量与艺术创造力,这种“以刀代笔”、“直面人生”的木刻精神也同时深深地扎根在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学术脉络中。这种创造性与批判性的交叠,也贯穿于国美版画的创作与教学实践中,为中国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的建立以及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人才资源、精神动力与学术价值导向。
年10月8日,鲁迅先生抱病参加了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举办的中华全国木刻第二届流动展览会,这是他在公开场合的最后一次活动,11天后先生溘然长逝。
木铃铮铮/木铃木刻社()
继“一八艺社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于年2月成立了“木铃木刻研究会”,又称“木铃社”,由郝丽春(力群)、叶乃芬(洛)、刘萍若(曹白)、许天开等人发起,他们以多维度的木刻探索进行“为人生、为大众”的版画创作。
在杭州,凡有点傻头傻脑的人,人们就会叫他“阿木铃”。正因为我们这一群思想进步的青年,在某些“聪明”的同学们的眼里被看作是“阿木铃”,所以就伸出双臂,决意以接受人家对我们的看法作为会名。我们的回答是:“是的,聪明的先生们,我们就是‘阿木铃’!”——力群《回忆“木铃木刻研究会”》
“以木造铃,明知是敲而不响的东西,但在最低的限度上,我们希望它总有铮铮作巨鸣之一日的。”——摘自《木铃木展》画册前言
《木铃木展》作品集封面
年4月1日,“木铃社”在西湖孤山的学校本部举办了第一次作品展览。这次展览不仅是学校内部,同时也是杭州市的首次木刻展览。展览会后,木铃社成员将手拓装订的作品集《木铃木展》,寄给了他们的精神导师鲁迅先生。
《木铃木刻集》封面
年6月15日,在杭州民众教育馆,“木铃社”联合“白杨绘画研究会”举办了规模更大的木刻展览,并出版了《木铃木刻集》,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创立于国立艺专的“一八艺社”、“木铃木刻社”等艺术团体,使得国立艺专成为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最重要的策源地。他们竭力描绘社会现实,他们是艺术创作者也是现实批判者。木刻青年们奔赴社会生活的前线,走向街头,以人民大众及其生活为对象展开写生,进行木刻创作,用铮铮铁笔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作为国内最早的进步艺术团体,他们的艺术思想与木刻创作,对于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有着无法替代的先发性与奠基性作用,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木铃铮铮/新木刻讲习班()
以刀缅怀先生、以刀回溯历史、以刀接续国美版画血脉、以刀开启国美版画的生机。
年,正逢鲁迅先生诞辰周年,及其所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发起80周年。在杭州南山路中国美术学院汇聚了国美五代版画人,举办了新黑白木刻讲习班。
本期木刻讲习班由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陈海燕、曹晓阳、佟飚、王超、张晓锋、应金飞担任主讲教师,并特邀版画前辈赵延年、赵宗藻、韩黎坤、邬继德先生做现场指导与讲座。级本科二年级30位同学与教师们,以八种刀法,展开对鲁迅之影与鲁迅之像的再解读、再塑造,共完成了幅鲁迅先生的黑白木刻肖像。鲁迅先生的面孔在这众多的刀法与黑白的限定、个体表达与集体创造的双向关系中,形成鲁迅之形与鲁迅之像的重合交错,形成教学与创作方法体系的深化探讨。众多师生一起共筑的这方鲁迅面容之墙。这墙发出了我们一众年青的声音,这面墙试图唤起国美版画青年一代的艺术担当与现实关怀,接续国美版画血脉中的那份家园温情。
赵宗藻先生现场演示刀法
五代版画人同堂
木铃铮铮/新木铃木刻社()
(今天,又有一批木刻青年集结在一起,希望让木铃继续铮铮作响······)
通过国美版画系一系列的实验性教学探索与集体创作活动,培养了一批新的优秀的木刻青年。年4月他们参与了中国最大的黑白木刻《最前线》的创作;同年8月,参加新木刻讲习班,在系统研究了新兴木刻运动及其倡导者鲁迅先生的基础上,集体创作了三百余幅鲁迅肖像参加了“鲁迅的面容”大型特展,作品被浙江美术馆收藏;同年9月,参与国美版画之路“重负与重觅”展览的资料梳理与研究,以及布展工作。
经过这几个大型展览与活动的历练,这批年轻学子对国美版画的历史和其“以刀代笔、放刀直干”的精神脉络有所感悟。于是,这些年轻人仍望接续“木铃铮铮之鸣”。年7月18日,于都市快报与都市版画公社开展的“西湖拾景”版画艺术活动之际,新木刻讲习班主要成员发起成立了“新木铃木刻社”,并不断纳新壮大。
年4月,“新木铃木刻社”参与中国美术学院85周年校庆的展览活动,以黑板报的形式再现了年以来“艺术运动史”上的若干个重要节点;年10月,参与《百年孤独》插图课程并组织作品展;年4月,参加版画系“东方颜貌”门神创作;年8月,再作大型集体创作《新湖山胜概》;年8月,参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天工开物》的刻制。
年7月18日新木铃木刻社成立合影
新木铃木刻社参与的集体活动与创作
年4月,我们在版画系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高铁施工前线,现场采风写生,师生共同创作了“最前线”这幅宽14.6米,高3.6米的大型木刻创作。这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一幅黑白木刻,作品参加了“与时代同行-最前线”展览,并被浙江美术馆收藏。
《最前线》木刻创作年
等待最后印制的鲁迅面孔静静地铺陈在木版实验室的桌面上
年鲁迅的面容展览现场
在年9月份举办的“重负与重觅——中国美术学院版画路”大型文献展中,我们参与了相关展览文献的梳理与研究以及展览的的布展工作。
老师带领学生整理资料
都市快报与都市版画公社举办了以“西湖拾景”为主题的大型版画艺术活动,新木铃木刻社成员作为主要活动组织者,于年7月18日活动开幕式期间举行了“新木铃木刻社”成立仪式。
西湖拾景”黑白木刻创作周活动掠影
年4月“新木铃木刻社”部分成员参与了中国美术学院85周年校庆展览活动,以黑板报的形式再现了年以来“艺术运动史”上的若干个重要节点。
年4月,“新木铃木刻社”部分成员在版画系老师的带领下,参与创作了一百多幅门神构成的作品《东方颜貌》,形成了对木刻版画语言及创作模式的新探索。
《东方颜貌》作品展览现场
年8月“新木铃木刻社”部分成员参与了以明代版画《湖山胜概》为母本,以西湖地图为形式,将多维表现、多样语言、多元风格的个体创作集合完成《新湖山胜概》。
作品《新湖山胜概》创作中
作品《新湖山胜概》
作品《天工开物》刻制中
传统水印版画《天工开物》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现场
年8月,“新木铃木刻社”成员参与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天工开物》的创作。
绘事微言·新木铃木刻社展览
参展艺术家:
蔡弘雷
常斐
陈瑜婷
韩荣
胡雅静
黄琦
李逢春
李乔
李小彬
李禹
李彧
刘美惠
潘晶
汪粟洋
王艺璇
王臻真
于梦漪
学术主持:曹晓阳
策展:郑端祥
执行策展:陈瑜婷/李泽南
艺术视觉:胡晓东
导演摄像:何丁扬/徐思捷
网络媒体:郭雷
责任编辑:李小彬/赵越
开幕时间:年11月22日中午12时30分
展览地点: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梦园路18号中国美术学院梦园教学区3号楼1楼展厅
座谈会时间:年11月22日下午13时30分
参展艺术家介绍
蔡弘雷
蔡弘雷/《声系列》/木版油印/77x53cm/
创作感言
作品通过木刻形象的展示来完成对声音的联想,在一片广袤的田野上,春雷阵阵。
个人简历
蔡弘雷
--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
年“重负与重觅”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建系57周年回顾展
年获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金奖暨林风眠创作奖
年作品入选浙江省第十三届美术作品展览
年江南之约——浙江版画邀请展
年水印千年——新湖山胜概浙江省美术馆
年天工开物
社团:在你的木刻创作过程里,从前辈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中获得过哪些教益,或哪些启发?
弘雷: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在发展进程上非常相似,那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木刻前辈们的木刻技巧以及他们艺术精神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最大的教益就是这些前辈们通过身体力行教给了我艺术理想。
韩荣
韩荣/《百年孤独第十二章》系列/木版油印/30*22.5cm/
创作感言
《百年孤独第十二章》系列
恰逢作家马尔克斯逝世一周年,结合学院的相关课程我以其代表作之一的《百年孤独》(范晔译)中的第十二章为文本创作了一组版画连环画。此为其中的节选。
我选取的这一段文本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美国人的侵入给马孔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黑衣律师与布朗先生的到来,美国人的“电网鸡笼”的建造,奥雷里亚诺兄弟惨遭的屠杀以及唯一一个依旧保持单纯的美人儿雷梅黛丝的升天——外来文明的侵入冲击着本土文明。马孔多的人民在新文明的冲击下,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融入这个世界。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地方,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马孔多人面对着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他们的精神是孤独的。但在文本的描写中孤独的他们从未试图放弃,他们对本民族以及本民族的文明仍然保持着自信和希望。
那是马孔多人对本民族的强烈的自我认同和希冀。
我想,这样的民族认同感是感人而值得深思的,这在当代乃至未来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我采用了黑白木刻的形式来表现那个时代的光怪陆离,一刀一片白,在漆黑的孤独中向着光明工作。
个人简历
韩荣
年9月保送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
年冬作品入选中国重点美术院校第七届暨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
年10月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高等院校版画年会展
年5月作品获第三届八大美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二等奖
年7月入选浙江省文化年-中国美术学院木版画展
社团:你觉得在当今强调个性表达的环境中,艺术在生活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那么,版画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韩荣:在我看来,在当今强调个性表达的环境中,艺术在生活中一方面满足艺术工作者自我认知和表达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艺术工作者以艺术技能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廉价”而高效的途径。艺术是无法脱离生产的。尤其是在这个融通的时代里,我们很难将艺术作为一个纯粹的个体进行讨论。因为这个时代赋予我们青年艺术工作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以艺术的手段推进实际的社会效益。这个效益一方面体现在艺术要能应用于实际的社会生产中,另一方面艺术要能维持民族自信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和社会生活是紧密结合的。而版画作为一门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古老的艺术门类,它一方面作为一个代表维持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认知和人民群众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另一方面版画的符号性、技艺性和设计性也让其在艺术品、艺术教育和商品设计间能进行更为顺畅的转换。可以说,版画作为一种文化底蕴和思维方式为社会公共活动提供着灵感。
黄琦
黄琦/《起源》/木版油印/cm×70cm/
创作感言
《起源》
我们似乎有一种近乎一致的思维方式。荣格梦见自己走进最地底的洞穴看到了远古的头骨,我们接受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却仍然幻想着远古时代延续至今的潜在记忆。我不知道生命是如何诞生,我们从何而来。我只知道我们诞生于那些山和水之中。那些景观一定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与我们有着某种必然联系,所以我决定描绘我脑中这些最原始的景观,也许利用这种记忆,可以探寻这种思维方式的源头
个人简介
黄琦
现研究生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
常青藤艺术计划青年艺术家年展天津美术馆
“三人行”当代艺术展江虹美术馆杭州
浙江省版画展宁波美术馆宁波
重写百科全书第一回展:创世纪三尚当代艺术馆杭州
第13届全国高校版画教学年会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成都
“新艺新声”两岸青年视觉交流展高雄
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创作奖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
“学院本色”美院在校生创作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密度”十人版画展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
社团:你觉得在当今强调个性表达的环境中,艺术在生活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那么,版画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黄琦:艺术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表达方式,我用它来表达生活中所产生的一些东西。版画是帮助表达的一种工具。
李小彬
李小彬/《灰色情绪II》/木版水印/xcm/
创作感言
将网络中分散的图像提取、分类、重组,以人的喜、怒、哀、乐四种感情为基础,聚集同类表情下的不同面部细节,通过不同细节间的重组,反观情绪对观者的感染力。
个人简介
李小彬
-年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本科。
-年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
参展经历:
年中国美术学院木版画展,东京中国文化中心日本东京
年天工开物——中国美术学院东方版画工作展,北京画院美术馆北京
年云图——艺术国际“群”展,艺术国际美术馆北京
年第二届文博宫全国美术院校毕业生双年度推介展,文博宫祥山艺术馆深圳
年“学院本色——中外美术学院学生作品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
年“HISTORICODE:萧条与供给”第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百家湖美术馆南京
年“水印千年”-启动展之“湖山胜概”,浙江省美术馆杭州
年恋物:艺术家书,上海展览中心上海
年岔口——未来在心,上海梵华艺术中心上海
年“经年·展望—青年版画家作品联展”,杭州黄龙饭店艺术长廊杭州
社团:在你的木刻创作过程里,从前辈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中获得过哪些教益,或哪些启发?
李小彬:受荒木经惟的摄影启发比较大,在翻看他的摄影集时我发现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他拍摄的对象,而且他可以将看似毫无联系的对象归为同一类型,或者命名在同一主题下。因此我想尝试一下能不能每个月定一个主题,从身边寻找素材,然后用版画语言去表现。于是之后便有了每天刻一幅木刻,挑选其中24张汇集成一本册页的《日课一一》系列作品。
陈瑜婷
陈瑜婷/《人民公园-你看你看》/木版油印/cm*cm/
创作感言
在不同的场域下,人的状态有所不同,他可以是无意识的自我,也可以是自发有共鸣的集体。《人民公园》系列作品表现的是人们在不同场域与情境作用下,呈现自我存在的一种状态,试图探寻人与人之间那种稍纵即逝的关系。
个人简历
陈瑜婷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学,
年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年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师从曹晓阳、陈华沙。
作品参展与获奖:
年10月获得“青年创作杯”全国高校青年美术创作大赛最佳年度典藏奖
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
年8月获得虚苑版画策展人提名奖北京虚苑
年8月入选成都麓山美术馆新秀奖四川成都麓山美术馆
年6月作品《人民公园》获得林风眠毕业作品金奖中国美术学院
年6月作品入选《中日木版画邀请展》日本东京
年5月作品《人民公园NO.1》入选日本高山市木版画三年展、获得协议奖日本高山市政府
作品被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美术馆、苏州博物馆收藏。
常斐
常斐/《跳庹.二》/木版油印/90cm*60cm/
创作感言
跳为动态,庹(tuǒ)为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跳庹即抓住人跃出时的某一瞬间,也是某一时刻下人做出的反应方式。
作品通过对儿时去“水上乐园”的回忆,以一位青年的观察角度,映射其成长生活中的片段:迷茫、探索、尝试、徘徊、绽放、突破等。通过寂静的画面向观者表达画者某一时刻的内心精神状态。
个人简历
常斐
年9月至今于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
作品参展与获奖
年6月,作品《跳庹·三》入选“中日木版画邀请展”日本东京
《跳庹》系列获“衣恋”优秀毕业创作奖学金杭州
《鸟语》系列获“开元”三等奖学金杭州
胡雅静
胡雅静/木百合的乐章/木版水印/50X80cm/
创作感言
这是心中所想的山水乐园,独身在山水中感受自然的一种状态。看着山水树石的形态交错自然排序,会让我感到清静自然,心无旁骛,能时常与自己对话,听清自己内心的声音。待人进入自然之后,人会变得渺小,满眼望去的是山水景致,会抛却自身的杂念,与景致融合。此时,自己也是自然里的景物,你在看风景,风景也在看你,这是一种景物与我的互相观赏的状态。
个人简历
胡雅静
年“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周年纪念特展浙江美术馆
年作品《基本情绪系列》参加浙江省美术馆“浙江风格.时代丹青—浙江省优秀美术作品展”
年7月作品《空山耳语》入选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浙江省第十三届美术作品展览,浙江省美术馆
年作品《一梦到蓬莱》入选第二十一届全国版展并收藏
年6月作品《坐望云起图》系列入选“虚苑国际版画双年展”
李逢春
李逢春/《阳光灿烂的日子》/木版水印/x/cm/
创作感言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意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意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的世界里,我不愿意去。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无所谓见谁。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从未谋面的故乡;那些我将要见的人,都会成为我的朋友。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活。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黄金时代。
——电影《黄金时代》
个人简历
李逢春
年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年参加“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
周年纪念特展
年第五届浙江省青年美展
年获中国美院魏氏水印奖
年第二届“湖上撷英”——中国杭州中外精品版画邀请展
年第十三届浙江省美展
年入选全国版展
年「大学望境:中国美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十周年」特展
李乔
李乔/《她们都是我不耐烦的产物》/木版油印/x90cm/
创作感言
我的作品把看似无关的事物排列组合在同一空间形成一连串的图像,让随机组合的事物生成不同的关系与意义。通过强调外轮廓形的手法,减少物体本身的明暗和色阶过度,让物的形如标志一样更明显的被识别。构图和内容通过相互之间的位置错置关系形成复杂关系与多维叙事,构成不同事物相互之间的纷杂交织的角色关系。物与物错置、上下颠倒,凸显形体,构成多链接的互动空间表现自我对这个世界片段式的精神想象与细碎的生活历练。在全景式图像中,所有的一切都以彼此链接的“零部件”编织成没有预设的多维度的生长机制与秩序关系。身体与物的意义在这台日常生活“永动机”的运行整体中,功能被重新定义,形象被标识化,相互规训相互串并连共同组成一个扁平的、物化的共同体。这不是我对怪相的执迷而是其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这台永动机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盘一触即溃的多米诺骨牌牌阵,在局中可以反复排演布阵,计划全局。
个人简历
李乔
族中国美术学院级数码版画作品展杭州沃霍尔中国克里斯多弗.马克斯摄影展与中国青年艺术家联展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中国青年版画展(全国巡展)上海
三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第六届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深圳
李禹
李禹/《梦游之一》/木版油印/50*90cm/
创作感言
《梦游》系列——清晨回想昨日梦,一条鱼在水中,我愿替代它。
个人简历
李禹
年
族第一回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级学生数码版画作品展快门画廊杭州年“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周年纪念特展”浙江美术馆杭州
年“鲁迅的面容”第五届杭州艺术博览会杭州和平会展中心杭州
年《我走过来时的路》、《梦游》系列参加浙江省HOME艺术节浙报传媒
年杭州图书馆“返复”版画八人展,(杭州图书馆)
年杭州文博会第六届居室版画展,(杭州白马湖)
汪粟洋
汪粟洋/《木刻日记》/木版油印/15*15cm/
创作感言
我在本科的时候制作了这一些小版画,很开心在离开学校多年后,还有机会参加这个展览。
个人简历
汪栗洋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曾获崇丽奖学金
年“重负与重觅”中国美院版画之路,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
年“浙江最前线”,浙江美术馆,杭州
年“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周年纪念特展,浙江美术馆,杭州
年“
族第一回”,快门摄影画廊,杭州王艺璇
王艺璇/《荒莽图鉴》/木版油印/70*50cm/
创作感言
《山海经》带给人的感觉是荒凉又充满了生机的,它描述的是另一个不存在于客观世界空间,飞鸟鱼虫、山川水流都荒诞不经,却又好似来源现实。正是这一点让我产生了想要借由它叙述我所想表达的——荒芜但不荒凉,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我的创作严格来说并不能对应上某一具体章节或段落,它们更多是我自己对于《山海经》的世界的理解和再创造。
个人简历
王艺璇
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
年参加《鲁迅的面容》版画展
年参加《重负与重觅》版画展
年参加《集·尘》邀请展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研究生班
王臻真
王臻真/大头家的花洒(二)/木版油印/70cmx90cm/
创作感言
我的作品主要以我异想的人物和画面拼凑而成。我翻看以前的水彩小稿,找到可用的元素将其运用在画面中。转变从前描搞的方式,对照小稿用毛笔在板上轻松的描绘,不追求完全的一致而更注重画面的松动性。我选择木刻是因为木刻的那种刀味深深地吸引着我,硬挺的线条和偶然出现的刀痕都很好看,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会给我带来惊喜。我的画面展现出来的就是我心中所想,很直观但又很凌乱。我注重还原脑中闪现的灵感,不管它是什么,都是我潜意识里存在的图像,其实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
个人简历
王臻真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
年“重负与重觅”国美版画之路作品展
年浙江杭州首届“居室版画”展
年第二届“湖上撷英”国际版画邀请展
年浙江杭州第三届“居室版画”展
年浙江省第十四届水彩粉化展
年韩国第三届济州艺术博览会
于梦漪
于梦漪/《黄粱梦二》系列/木版油印/cm×cm/
创作感言
黄粱一梦,一场短促虚幻的大梦,“梦”中不受控制的所为,明知是假象却万般无奈,清醒后再次造“梦”,二“梦”,为的是看清自己的真与假。
个人简历
于梦漪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
参展
年获第四届“虚苑青年版画创作新锐奖”新星奖,北京
年“大洪水”当代艺术展,精英汇艺术中心,杭州
年“一切光亮的事物都”,西湖当代美术馆,杭州
年“集尘”青年艺术家邀请展,集盒Mr.Box,杭州
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届优秀毕业创作铜奖
年“
族第一回”,快门摄影画廊,杭州